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张雄艺术网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闻 > 头条新闻 > 正文

随物生心丨对“危机”与“未知”的一次艺术宣言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20-06-01 来源:新浪收藏

摘要: 2020年5月30日,芬兰艺术家组合汤米?格伦德(Tommi Gr?nlund)和佩特里?尼苏南(Petteri Nisunen)在国内的首个个展“随物生心”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2020年5月30日,芬兰艺术家组合汤米?格伦德(Tommi Gr?nlund)和佩特里?尼苏南(Petteri Nisunen)在国内的首个个展“随物生心”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涵盖了艺术家运用不同媒介材料创作的21组件作品,包括装置艺术、影像新媒体、摄影、绘画,全面呈现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实践。但因疫情的原因,预展期内将为观众展示其中的17组件作品。

预展开幕式现场连线 艺术家组合汤米·格伦德(Tommi Gr?nlund)和佩特里·尼苏南(Petteri Nisunen)预展开幕式现场连线 艺术家组合汤米·格伦德(Tommi Gr?nlund)和佩特里·尼苏南(Petteri Nisunen)

  汤米和佩特里是芬兰重要且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组合。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合作至今,两人创作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他们擅长以建筑空间为出发点,通过极简且直观的机械装置,将磁力、热量、重力、放射性等自然和非物质现象,以声音、光线、运动的形式从实验室和科学阐释的神秘中解放。策展人马楠认为:“他们的极简原则不仅体现在媒介语言上,更深入到与整个展陈空间的对话之中。他们的作品不唐突强入,不过分改造,在顺应空间自有形态的基础上,让作品与空间互补长短至达成合力。”而由工业建筑遗存改造而来的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其内部特有的老厂房钢架结构打造了一个任由自然光穿梭的通透空间,这充满理性浪漫的空间与艺术家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无声的呼应。

策展人 马楠 致辞策展人 马楠 致辞

  展览“随物生心”在展陈方式上完全尊重美术馆的建筑构造空间,充分利用一楼核心筒大厅与二楼回廊形特点,实现了作品与现场的完美结合。作品《双》位于大厅入口墙体上,以不断变幻的配色拉开本次展览的序幕;大型装置作品《流动的风景》是艺术家根据美术馆核心筒空间的特性而创作的场地限定版本。随着帆船布料的形态不断变化,空间便在这个过程中随之“收缩-扩张-收缩”。在空间的张弛之间,一种微妙的博弈关系便由此产生:动态与静态的对抗,有形与无形的角力。在这场博弈中,观众对于空间的感知力被打开,那一丝微妙的紧张牵动着胸腔,吸气、吐气,跟随艺术家重新审视眼下所处的空间;作品《LED地平线》位于美术馆一楼走廊展厅,是艺术家根据该空间固有的建筑结构在地创作的装置。两列铜焊丝在立于走道空间两端的不锈钢立柱之间拉伸延展。闪烁的白色LED以正负极的形式分别焊接于两列铜焊丝表面,以呈现两行平行闪烁的灯光景象;顺着灯光走廊展厅的尽头是作品《开盘磁带》,16个旋转的铝制圆盘在独立的铝制框架内排成四列,聚光灯通过转盘的旋转而投在墙面上的光影也将随之变换;作品《音乐盒》、《月食》、《冰方》分别位于西展厅的不同展览空间,艺术家用其作品将那些我们不可感知却息息相关的科学概念与现象通过作品转译为人类感官可捕捉的声音、光线和运动,为观众打开“神秘的实验室大门”;一楼空间的最后一件作品《主题变奏》以文献的形式呈现,是艺术家于2006年圣保罗双年展作品《如何共同生活》的记录,展示了艺术家如何以外地创作的形式介入城市里的公共生活空间。

《流动的风景》《流动的风景》
《LED地平线》《LED地平线》
《物质波》《物质波》
《电磁装置》《电磁装置》
《开盘磁带》《开盘磁带》
《月食》《月食》
《冰方》《冰方》
《主题变奏》《主题变奏》

  在空间利用上,策展人与艺术家将美术馆的整个二楼区域设置成无区隔空间,在此空间呈现的12件作品相互依存但又互不侵扰,观众在这样一个有机运转的空间体系中去感知并重新发现我们身边的未知世界。作品《物质波》是二楼的第一件作品,上万个不锈钢小球在一个狭长的电镀铝平面上缓慢的前后滚动。钢球的运动在平面上形成了不断变化的运动模式,制造出类似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伴随着作品发出的声音,五幅丝网印刷的《线条与圆》映入眼帘。对于直线与圆形产生的视错觉,艺术家认为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并乐于思考和探索其在动力装置中的显像方式。《电磁装置》作为动力装置位于美术馆的二楼南展厅,八块喷砂钢板悬挂在展览空间的主钢梁上,固定在每张钢板下方的电磁铁通过控制单元连接到红外传感器,当传感器检测到有人靠近时,控制箱便开始快速开合流向磁铁的电流,使钢板产生共振。这一作品因公众的参与而使展览空间产生不断变化的音景。另一件与公众互动的作品为《气旋》,其主体是一根长而弯曲的不锈钢管,整体以很小的角度螺旋向下。观众可以将钢珠放入管内,让其依据重力缓慢旋转下落,钢珠在管道内运动共振,并在四周墙壁中产生回声。一个直径为35厘米的不锈钢球在圆形的轨道上缓慢移动,作品《轨道》以其永动的直观方式展示着重力与摩擦力的存在。作品《24小时》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并记录了《轨道》这件装置作品中24小时内不锈钢球表面的360度反射画面。在同样以图像形式展示的作品《太阳辐射》中,艺术家以极简的风格将受细微干扰的神秘光源以黑白照片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轨道》与《24小时》《轨道》与《24小时》

  以声音与空间的配合调动观众的感知力,这也是汤米和佩特里作品的特点之一。游走于美术馆二楼,观众将被各种动态装置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层层包围。作品《高频装置》位于二楼北展厅,两个抛物面反射镜在展览空间的两端相对而立,其中一个扬声器的声音音高是稳定的,而另一个扬声器的声音音高则依盖革计数器的脉冲变化而变化,而该脉冲是随着背景辐射的变化而随机变化。当两边的声音相遇时会产生低频干扰音,听起来似乎声音从四面八方而来。作品《液压示图》中每个烧瓶装有约四分之一的蒸馏水,电阻线圈加热烧瓶内的空气使其膨胀,而膨胀的空气迫使水向上涌入玻璃管。随着空气冷热变换而升降变化的水位仿佛在提醒人们全球气候变暖与海平面高度间那不可见的关系。二楼空间的最后一件作品《有序的失序》位于文献中心内墙上方,闪亮的钢珠严格排列成网格图案,在网格的每个点上,都有看似随机的0、1、2或3个球。这些球以水平地方式向外延伸垂直于墙面,似乎不受地心引力的影响,与作品《物质波》对重力的讨论遥相呼应。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 甘智漪致辞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 甘智漪致辞

  疫情带来了种种不稳定因素,这种不稳定不仅影响了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同样难以幸免。接连不断的出入境港口关闭,导致了全球美术馆呈现了展览本地化的趋势。在此期间,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在策展人、艺术家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克服诸多困难为观众呈现了这场国际性展览。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在预展开幕式上表示:“尽管艺术家目前无法在现场指导布展工作,作品《混色器》、《弹力场》、《平面》、《钢丝装置》涉及相关技术问题将暂时无法完整呈现,但是这一场“未完成”的展览正是我们积极面对“危机”与“未知”的一次艺术宣言。希望本次展览如同舒伯特那首交响曲《未完成》一般,尽管有形式上的不完整,却为作品的光芒打开了窗口。”

嘉宾合影嘉宾合影

  本次预展将于5月31日对公众开放,并免费持续至正式开幕。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
合作机构: